股經 18. 智慧出,有大偽——政策與股市 |
【智慧出,有大偽——點題】
老子在本章中指出,政策可以救市,但往往也會帶來負面作用。
【原文】
大道廢,
有仁義。
慧智出,
有大偽。
六親不和,
有孝慈。
國家昏亂。
有忠臣。
【譯文】
大道被廢棄,
才提倡仁義。
出現了智巧,
才產生嚴重的爭不和偽詐。
家庭糾紛,
才要求孝慈。
國家落于昏亂,
才有所謂忠巨。
【股經破譯】
股市的法規和游戲規則被廣泛廢棄,就會有整頓清理的政策出臺;
政策出臺時顯得智慧很英明,但住往也會給股市帶來大的遺患;
莊家違規操作坑害廣大投資者盛行時,就有維護股市安定的政策出臺;
股市混亂不堪了,就有干涉治理的政策出臺。
【闡釋與分析】
政策無疑是股市中最敏感的話題之一,它對股市的作用是直接的和立刻顯效的。
事實上,無論是發展中的新興證券市場,還是完善的成熟市場,政策對股市的千預作為都是不可避免地存在著。1996 年 12 月 5 日,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一番講話引發了全球股市的大跌。在中國,由于股市還是發展中的新興市場,股市對政策的敏感程度更高。因此,很多人把中國的股市稱作“政策市”也是不過分的。中國股市的發展階段中,幾乎每一次行情的重要轉折,都與政策干預相關,這是勿庸置疑的。如 1994 年 8 月的‘三大政策,出臺,使股市在短短的 6 周內、由 300 余點驟升至 1000 余點,漲幅達 200% !1995 年 12 月 16 日《人民日報》評論員文章見報,股指在短短的一周內,即由 1200 余點跌至 800 余點,跌去 1/3!1999 年 6 月,又是《人民日報》評論員文章,股指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,由 1100 余點,驟升至 1700 余點,漲幅達 60% !
政策干預以抑制股市投機和扭轉股市頹勢無疑起著積極的作用。但中國股市實踐證明,政策干頂對股市的負面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,這些負面作用在每次干預時都會顯現,并給股市留下了遺患,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首先,政策干預使投資者越來越依賴于政策的出臺,而不再關注股市內在價值的研究。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熱衷打探政策,而對經濟宏觀面、基本面、公司面等這些決定股票的基本因索棄而不顧,致使股市畸型發展,即是緣于這種狀況。政策唱多時,30 余倍的市盈率仍喊有投資價值;而政策唱空時,15 倍的市盈率就被認為是投機了。在這種背景下,投資者越來越喪失對股票價值基本因素的判斷能力,只關注有否政策出臺。
其次,政策干預掀起一輪又一輪的人為的“造山運動”。股指在政策前后,股指莫名其妙地驟升,短時間內即達到峰值。股市低迷時,政策干涉的本意是好的;使股市活躍,有利于上市公司融資,利于國家稅收等。但由于政策導致的過度投機,每輪“造山運動”過后,都會造成股市的長時間低迷,如 1944 年“三大政策”出臺,股指創出 1000 余點的高位后,又使股指運行了長達近 1 年半的低迷期;1997 年 5 月間推出加速擴容的政策,又使股指運行了近 2 年的低迷期。真可謂“大軍過后,必有兇年”。可以預見,1999 年 6~7 月間,政策將股指推上 1700 余點的高位后,中國股市又將面臨長時間的低迷期。由于大批散戶被套,目前不會有過多的資金來“解放”他們的。大量套牢盤的消化,必然需要長時間進行,這是股市的基本事實,不是政策能從根本上解決的。
第三,政策的干涉,使股市成為主力機構和莊家的“定期圈錢場所”。由于對政策消息掌握的不對等,主力機構往往在政策出臺之前,就開始大量進駐,而當政策出臺時,股指早已飆升,等散戶追入后,主力便從股市從容撒退。一輪“造山運動”過后,主力金盆洗手,把散戶留在股市中苦煞。主力一邊唱著“不可盲目殺跌”,一邊在岸上打著網球,以絕對的耐心等待下一個政策,下一輪“造山運動”。因為只有經過長時間的消化和遺忘,才會有新一批的股民在下一座山頂迎接他們,向他們輸送新鮮血液。由于獲得政策俏息的不公正,中國股市成了主力定期的圈錢場所。
這種狀況的存在只有隨著股市的發展,股民的成熟,政策逐漸在股市的舞臺上有所淡化,情況才會有所好轉。因而過多的政策于預,對股市的健康發展往往也會有很大的負面作用。
所謂“人之所畏,不可不畏”,對政策的過分敏感,在中國股市中仍將在相當時間內成為股市的現實存在。因而,投資者提高對政策消息的敏感度和判斷能力也是必要的。
中國股市有這樣的基本現象;政策利空消息出臺,就是絕對的利空;政策消息利好出臺,可能部分是利好,部分是利空。投資者如按保守操作的思路,就將政策利空當作是利空;如果采取激進的操作方法,可將政策利好當作利好,但要注意搏殺有度,盡早撤退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