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易日記 |
||
貓否股票網 > 股票書籍 > 高勝算操盤 > 交易日記 | ||
如果你決心成為最好的交易者,就必須追蹤自己的進度。關于這點,記錄交易日志是最好的辦法之一。 機構法人有所謂董事、經理的編制,也有交易軟件;所以,每筆交易都會受到監督。機構交易者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評估,所以能夠隨時改正錯誤。舉例來說,每個星期我都會收到一份打印報表,顯示我這周的操作情況。這份報表的數據是每半小時統計一次,顯示的內容很多,包括:獲利與虧損部位的持有時間、交易勝率、每筆交易的平均盈虧,以及個別股票的操作情況。我發現,每天開盤最初半小時的表現最差,所以應該大量減少這段時間內的操作量。另外,虧損部位的持有時間太長,某些個股的操作不能賺錢,交易頻率過高,這些都是我必須特別留意的間題。為了縮短虧損部位的持有時間,我開始在草紙表上登記部位進場時間,如果 45 分鐘之后該部位仍然沒有結束,而且繼續處于虧損狀態,就強迫自己立即出場。至于長處,我發現下午時段的操作績效最理想,特別是那些走勢沉悶的傳統股票,例如:吉列、可口可樂、高露潔等。這些股票的交易勝率明顯較高,即使發生虧損,程度也較輕微。如果沒有這些信息,很難發覺自己的長處,很可能會繼續交易一些自己較不擅長的個股。 對于那些無法通過經理或電腦程式進行監督的交易者,交易日志是最好的辦法。你可以由其中查詢各種信息,分析自己的交易形態,嘗試分辨長處與短處。你也可以因此找到自己最擅長操作的市場或個股。你或許永遠不能在星期五賺錢,也可能最不擅長操作消息面的股票。如果你了解這一切,就可以慢慢刪除一些“麻煩”,只操作勝算最高的市場或個股。 交易日志的記錄項目買賣對象 這部分很單純:只要記錄你所買進或賣出的股票或商品。我利用“ + " 或“ ( ”號來分別表示買進或放空。我希望知道自己比較擅長做多或放空,以及哪個方向的交易頻率較高。某些人會喜好單邊市場,另一些人的交易可能有 90 %屬于做多,甚至在下降趨勢中也是如此。了解這方面的個人喜好,應該有助于交易。 進行交易的時間 某些人在每天的特定時間內,操作績效特別理想。某些人的操作在午飯時特別糟;另一些人特別喜歡早上,但最后一小時的情況就很糟。這都是交易日志能夠透露的東西。就我個人來說,下午優于早上;收盤前半小時的情況,優于開盤后半小時;表現最佳的時段介于上午 11 時到下午 2 時之間,因為我對于這個時段內的趨勢與反轉特別敏感。了解這些特點之后,我知道何時應該加碼、何時應該稍微縮手。翻閱交易日志,可以協助你判斷自己最適合交易的時段,讓你運用這方面的優勢。 交易動機 交易動機可能是交易日志記載的最重要內容之一 。 對于所進行的每筆交易,如果都能把進場理由清楚寫下來,一段時間之后,交易技巧必定會顯著提升。 “覺得無聊”或“我之所以買進 IBM 是因為它在 20 分鐘內上漲 3 美元,我不想錯過剩余的漲勢”,這都不是合理的交易動機。如果某人把這些理由記錄在日志上,而且覺得很滿意,恐怕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。 很多交易背后并沒有明顯動機;如果你必須解釋每筆交易的進場理由,應該可以避免一些無謂的交易。 如果進場理由是:“我買 IBM ,是因為道瓊斯指數的表現很強勁,雖然指數目前稍微拉回,但走勢仍然很穩定;另外, IBM 由高點回擋 75 美分,目前落在上升趨勢線的支撐位置,應該會恢復漲勢”,這是有效的進場理由。進行這方面的分析,應該可以讓你刪除一些勝率較低的機會,提高交易決策的素質。我也會特別注明自己究竟是追價,或是等待拉回。閱讀本書之后,各位就應該可以區別什么是合理與不合理的交易。 特定交易的感覺強烈程度 利用某種計分系統標示你所進行的交易,然后分析其結果。每天晚上,我都會準備第 2 天準備進行交易的 10 個市場規劃交易情節,并且根據情節發展適合交易的程度,分別標示 1 一 5 顆星, 5 顆星代表最佳機會。經過一陣兒之后,我發現 5 顆星的交易結果都很不錯, 1 顆星的交易就不怎么樣了。雖然 5 顆星的數量不如 1 一 2 顆星,但只要我耐心等待,績效原本可以更好。通過這類分析,可以了解自己最適合于哪類情節的交易機會;專門挑選自己最擅長的交易機會,顯然可以提高勝算。 獲利目標 設定獲利目標,可以避免錯失應有的利潤。 實際進場建立部位之前,對于可能的獲利程度應該有所了解。一旦進場之后,設定獲利目標就會有助于管理部位。 當價格到達預定目標,就應該獲利了解,或減碼。 不要因為行情看起來不錯,就懷疑先前的決策。行情當然看起來不錯,否則,根本不會達到獲利目標;獲利之后,很可能讓情緒變得激動。若是如此,情緒可能造成干擾,使你無法清楚地思考。達到獲利目標之后,最好立即獲利了結,重新評估當時的行情,如果走勢折返整理,或許可以考慮再度進場。 停頓 就如同獲利目標一樣, 預先設定止損也有所幫助:局限損失,讓你知道何時應該認賠出場 。關于何時認賠的問題,最好是在頭腦非常清楚時決定,不要等到虧損實際發生而情緒波動的時候。 賺或賠多少錢 應該隨時了解交易的平均盈虧程度,才能確定自己是否妥善掌握風險管理。把這些數據記錄下來之后,可能才會發現成功交易的平均獲利為 300 美元,而失敗交易的平均損失卻高達 900 美元。如果看到這類情況,或許表示你應該更快地認賠,獲利部位的持有時間則應該稍微拖長一些。除非看到數據,否則根本不知道問題存在,當然也就不能解決問題。利用 EXCEL 的試算表,你很容易知道成功與失敗交易的平均盈虧數據。 部位持有的時間 持有時間是決定交易績效的重要因素之一。虧損部位的持有時間,應該明顯短于獲利部位。 過去有一段時間里,我總是一直持有虧損部位,不斷期待行情反轉,不愿面對自己的錯誤。現在,我最多只允許虧損部位持有 45 分鐘,然后就出場。 一旦交易已經失敗,就必須承認,立即認賠出場。 很多人剛好抱著相反的原則;獲利部位立即了結,虧損部位則拖拖拉拉。讓我重新強調一次:除非記錄下來,否則你根本不知道部位的持有時間多長。 系統交易者 如果你采用某種交易系統,務必記錄你違背信號進行交易的資料,可以讓你了解自己是否比系統高明,或者將來最好不要嘗試臨時修改系統。 交易決策 關于你所做的交易決策,盡量把結果記錄下來。可以弄清一些重要問題,例如:虧損部位的認賠速度是否夠快?成功交易的持有時間是否太長?是否太快出場?是否確實遵守交易規則?是否等待行情折返?不斷記錄正確與錯誤的交易決策,有助于糾正錯誤行為。只有清楚地看到錯誤,才容易改正。舉例來說,如果你經常看到“獲利部位出場太早”的記錄,就會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,反之,如果沒有寫下來,很可能根本不會發現這已經造成問題。 重新溫習交易日志如果有哪種行業需要不斷進行在職訓練,金融交易可能就是其中之一。記錄交易日志就像上課抄筆記一樣,兩者都能夠提供幫助,但前提是你必須經常翻閱。只是單純的記錄沒有用,你必須仔細閱讀,分析自己的長處與短處。只有當你開始檢討自己的交易績效,才算踏入交易的真正門檻。 每天回家途中,我都會檢討當天的交易,希望知道自己在失敗交易中做錯了什么,在成功交易中做對了什么。所謂的失敗或成功,分別不在于賺賠的金額。虧損交易能夠立即認賠,就是成功的交易。不會每筆交易都很順利,虧損交易越早認賠越好。我事后最重視的部位,往往是那些我做了傻事的部位。 我會捶胸頓足,因為它們往往都是不該有的行為。當技術指標已經顯示反轉而我繼續持有部位,因此而返回不少利潤,顯然這也是我不愿重蹈覆轍的錯誤。重新檢討這些交易時,我會 思考當時究竟為什么采取那種錯誤的行動,下次準備如何對應。市場當時是否透露某種值得我注意的信息? 除了檢討錯誤之外,我也會因為某些精明的反應而拍拍自己的背。舉例來說,上個星期一的午餐時間,我還損失 3 000 美元(所謂精明,不是指這部分而言),我發現當天進行的每筆交易似乎都非常不順手。于是結束所有的部位,到外面散散步,讓自己的頭腦恢復清醒。回到辦公室之后,我發現自己能夠更客觀的判斷行情。接下來的幾筆交易,扳回 2 500 美元。結果,當天只是小賠 500 美元而已,我認為這是相當成功的一天。這個經驗會提醒我, 每當碰到交易非常不順手的時候,不妨放棄所有的部位,稍作休息。 |
||
上一頁 | 《高勝算操盤》 | 下一頁 |